第496章 太康律品式章程,新汉书太康盛世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
新笔趣阁 >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> 第496章 太康律品式章程,新汉书太康盛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96章 太康律品式章程,新汉书太康盛世

  第496章太康律品式章程,新汉书太康盛世

  六月

  司马炎下令编撰的符合晋朝的《晋律》正式完成,又被世人称之为《太康律》。

  《太康律》是司马昭担任丞相后,为了突显自己的文治,下令时任司徒贾充主持编撰。

  其参考了两汉的《汉律》、《新汉律》以及由前朝白浚、法正、李严等人编撰的《宣武律》为蓝本。

  历时二十余年,先后有贾充、羊祜、杜预等当朝名臣参与,又有张斐、白辅等汇集、成册,最终在今年,上交司马炎,经过其盖章,成为晋朝施法的标准。

  因此,此律也可称为《张白律》。

  《太康律》继承了《宣武律》以儒家为标准的特性,强调“峻礼教之防,准五服以制罪”,将刑法的权限,下放到了宗族之中,默认了宗族对宗族内族人的私刑。

  《三都赋》问世后起初不受重视,但后来经皇甫谧、卫权、张华、白才等人的推荐,引发轰动。

  以五服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,不仅适用于亲属间相互侵犯、伤害的情形,也用于确定赡养、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。

  也就是说“律”“令”“章程”三者的关系是递进关系,先依据章程办事,然后查询朝廷颁布的法令,最后依照法律定罪,处刑。

  不过论及书法,当世还是要首推白琉的族叔,白才。

  其中“品”是表示一种等级,如代表官阶的九品等。

  但也比前代律法有所放宽,它取消了“枭、斩、族诛、从坐”等残酷的法令,强调给犯人以痛快。

  这难道不是陛下文治斐然的成果吗?

  但此等之人只在于民间,诗赋或许可传后世,却与治国少益。

  直到其妹左芬被司马炎召进宫,左思的仕途才算看到光明,于是定居洛阳,事业稳定后,决定闭门造车,写一篇《三都赋》(邺都、新都、建业)。

  白才最年长,是白王标的堂弟,今年六十余岁,是士林中德高望重之人,与当代医赋双绝的皇甫谧,当场度支尚书张华,称为太康三绝。

  “臣为陛下贺,从古至今,帝王所求无非是文治武功,今陛下北却鲜卑,南平孙吴,镇抚蛮夷,四海升平,此乃古今少有之盛世。

  除了左思之外,陆机也是才名广为流传。

  其意为以夺爵、除名、免官来抵罪的总称。

  而也正是因为白琉的原因,左思得以与其出入兰台、白府、朝歌白学等藏书所在,查到了最为详尽的资料。

  ···明明庙谟,赳赳雄断。于赫有命,系隆我汉。”

  司马炎手不释卷,恋恋不舍的将目光从上面移开,对白辅道:

  “果有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之风,甚好,如今天下太平,百姓安康,又有此书出世,我大晋果承天命乎。

  “式”则是代表文书格式,即对案件进行调查、检验、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,不是泛泛而指的法,而是有关某一方面的准则、标准、模式或格式。

  律是固定性的规范,令是暂时性的制度,违令有罪者,依律定罪。

  三白,白才、白琉、白青是白氏推出来的三代白氏子,每个都是善于书赋的才子。

  “哈哈,白爱卿,言过其实了。”

  司马炎对此十分感兴趣,让人将书箱搬上来,拿起一卷细细阅读:

  “世祖光武皇帝讳秀,字文叔,南阳蔡阳人,高祖九世之孙也,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。

  《太康律》中除了“律”“令”以外,还有“故事”一说法。

  一时间,士子才女争先抄录,留下了“洛阳纸贵”的美誉。

  “章程”则是一种计量标准,也可以说是与计量有关的法律。

  “故事”就是指不能归入律、令的又经常需要用到的“品”、“式”、“章程”整理、归纳,收录入官府,作为可咨参考的事例、制度。

  在其妹的帮助下,左思得偿所愿。

  如颁布了,但是效果不大的《户调式》。

  如缴纳赋税所规定的匹、丈、寸等,称粮食所用的斛、斗、石等都是具有章程的官方规定,不可私人随意标准,违者会由官府缉拿,依据律令定罪。

  太康四年

  整个天下好似呈现一片繁荣之景,边境无战事,中原无纷争,所有人都在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挥洒着汗水,期望着来年的丰收。

  它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,以及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,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,由亲至疏依次是: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。

  白辅害怕拿出来,让司马炎破防,自己被其迁怒,故而将其单独拿了出来,束之高阁,交出来的,只有董卓乱政以前的事情。

  臣为陛下带来了史书,其犹周之《春秋》,汉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,其名《新汉书》,是前汉大儒蔡邕之女,蔡文昭与臣族祖白运根据蔡邕手稿所著。

  白琉的一篇名动京师的《朝歌帖》就是其与左思游朝歌,思想碰撞之下,成作。

  “此中可记述有前朝以来的事情?”

  左思在朝廷的品评中门第不高,故而仕途极其坎坷,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,早年一篇《齐都赋》受到世人的好评。

  其作有《太行帖》成为当世世人争先临摹的对象,是士子练字之初,首选的摹本。

  时人评论其文“儿女情多,风云气少”,实在想象不出是一个当朝尚书所著。

  它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官方颁布的,严格将“律”与“令”区分开来,界限分明的律法,提高正律的地位。

  其中五服制罪是第一次将儒家的礼法,确定为法令,称之为“纳礼入律,律礼并重”。

  张华为“赋绝”,出身范阳张氏,其著作《门有车马客行》等,虽然篇幅不大,但用词之华丽,前所未有。

  《太康律》共二十多篇,内有刑名、法例、盗律、贼律、诈伪、请赇、告劾、捕律、系讯、断狱、杂律、户律、擅兴、毁亡、卫宫、水火、厩律、关市、违制与诸侯律。

  但其中还是有维护世家贵族的法令,即“杂抵罪”。

  其法条共有六百二十条,共两万七千六百五十七个字。

  陛下如今武功已备,然文治却少有,前朝有建安七子、竹林七贤,今朝还未闻有如此者,难道是人才凋敝,文治羸弱吗?

  臣对此嗤之以鼻,实乃陛下醉心于国政,而疏忽了招揽贤才之心啊。”

  随后司马炎在书箱中,略微翻了翻,心中一动,向白辅询问道:

  司马炎感兴趣道:“不知爱卿有何办法。”

  里面充斥着白运对各方势力的评判,而对投靠炎汉的司马懿、司马师二人的评语,实在算不上好。

  这就是所谓的“故事”,也就是常说的“惯例”。

  ···

  赞曰:炎正中微,大盗移国。九县飙回,三精雾塞。人厌淫诈,神思反德。光武诞命,灵贶自甄。

  而在洛阳的司马炎,收到了来自侍中白辅的礼物。

  它还第一次提出了对女子的判处从轻从宽的用意,认为女子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权,是受到其他人影响的思想。

  其与左思专攻赋不同,其不仅对诗赋有所建树,其也是一名书画双修的大师。

  白辅当作不知道,诚恳道:

  “家祖享年六十七,于前朝宣武二年去世,终没有看到我大晋盛世,不然一定会歌功颂德,笔不能停。”

  《朝歌帖》不仅是一篇文赋,也是一篇书法之作,广为世人所传颂、临摹,甚至其中所蕴含的,家国思想,成为当世士人的主流思想。

  在太康二年,终于完成《三都赋》。

  “臣听闻当今天下有一左(左思)、二陆(陆机、陆云兄弟)、二潘(潘岳、潘尼叔侄)、三张(张载、张协、张亢兄弟),三白(白才、白琉、白青祖孙)。

  随着《太康律》的颁布,整个晋朝就如同用驶上了道路,底层的官吏纷纷根据朝廷律法处理民间纠纷,定罪入刑。

  其即包括家庭里的等级,如适才提及的《五服令》,又包括官场上的官吏等级,如《官品令》。

  白辅让人抬上来一箱竹简,看样子有些年头了。

  传朕之命,将此书收录于兰台,可供世人抄录。”

  但感到自己资料缺乏,便请求朝廷提出担任一名管理图书和著作事务的兰台秘书郎。

  一切都有章可循,一切都有令可查,一切都有律可行,若三者都无法查找,则依据礼法而行。

  其实此书还有几卷,白辅没有交出来,里面记录了白运晚年看到的自董卓乱世以来,军阀混战的真实情况。

  故而一篇《平复帖》《画论》道尽了陆机作为一名才子的技能。

  期间知道天下藏书,白氏为顶,其丰富程度,以及经典比之兰台更高,于是经常登门白府,与寓居白府的三白之一,白琉交好,两人经常外出游玩,吟诗作赋。

  又可将其分为“章”与“程”,“章者,程也”,将议事成章,程也可称之为品,即等级,如“十发为程,十程为分,十分为寸”。

  这正是这一篇《三都赋》让左思,凭借四十岁的年纪,登上了太康年间的众才子之首。

  其承袭《史记》,记录了从汉光武帝立鼎以来,至董卓乱政,再到前朝立鼎以前的事情,可谓是史家之又一续作。

  当为陛下贺。”

  “哦?”

  又说到当今最为出名的士人才子,不得不说说被称之为“太康文学”之首的一左,左思。

  它规定,“律”是定罪量刑为主的法典,“令”则是规定国家制度的法典。

  其中白才为“书绝”,出身白国白氏,著作《太行赋》,以书法镇压一世;

  皇甫谧为“医绝”,出身雁门皇甫氏,他不仅能诗赋,而且是继张机、华佗、董奉之后,医家又一名医,著作《针灸甲乙经》,奉为医家圣典。

  而年纪最小的白青,则是白氏中文采最好的青年,以二十多岁的年纪,便能写出一篇《大河行》,其中文风,以及笔锋,气势磅礴,凌冽吓人,被誉为“小白才”。

  一门三才,而且还是行走天下才广为人知,在白国之中,又有多少贤才呢?由此可知白氏之底蕴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bqg11.com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xbqg1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